行业资讯
品质赢得市场,创新赢领未来
一、悬浮物与微生物的悄然入侵
现象描述:EDI模块进水口若出现浊度升高或生物黏泥附着,往往源于水源污染或前处理失效。例如,原水中夹带的泥沙、胶体颗粒会堵塞模块内部树脂间隙,而微生物繁殖会形成生物膜,导致离子交换效率骤降。
解决方案:
强化预处理系统:设置多级过滤(如5μm保安过滤器)和紫外线杀菌装置,拦截颗粒物并抑制微生物活性。
周期性化学清洗:采用非氧化性杀菌剂(如过氧乙酸)与表面活性剂组合清洗,溶解生物膜并恢复树脂通透性。
二、水质参数的剧烈波动
现象描述:进水硬度(Ca²⁺、Mg²⁺)或CO₂含量超标时,易在模块内形成碳酸盐结垢;而pH值偏离6.0-9.0范围会加速离子交换膜老化。某案例显示,pH值长期低于5.5导致阴膜水解破裂,产水电阻率从15MΩ·cm骤降至5MΩ·cm。
解决方案:
动态水质监测系统:安装在线电导率仪与pH传感器,实时联动反渗透(RO)系统调节加药量(如NaOH调节pH)。
前处理工艺优化:对高硬度水源增设软化树脂塔,通过钠离子置换降低结垢风险;对CO₂含量高的进水,采用脱气膜或真空脱气塔预处理。
三、压力与流量的失衡冲击
现象描述:进水压力超过3.0bar或流量剧烈波动时,模块内部膜片承受机械应力,可能引发树脂破碎或隔板变形。某半导体厂曾因水泵变频器故障导致EDI浓水侧压差飙升至0.6MPa,模块密封圈撕裂漏水。
解决方案:
压力缓冲设计:在EDI前端增设稳压罐与PID控制阀,吸收瞬时压力波动,确保进水压力稳定在1.5-2.5bar。
智能流量匹配:根据进水TDS值自动调节浓水循环比例(建议5%-10%),避免低流量下电流密度过高引发的局部过热。
EDI模块的稳定运行依赖于对进水“三怕”的精准防控。通过构建“预处理拦截-参数优化-动态调控”的三级防护体系,可有效延长模块寿命30%以上,同时将产水电阻率稳定在15-18MΩ·cm的工业高标准区间。
备案号:湘ICP备19010128号-2 营业执照